谈球吧体育·(中国)全站app下载

咨询电话

0898-08980898

最新公告:
谈球吧体育:市场永远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产品展示
0898-08980898
海南省海口市
公司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动态

2022年国产【跑鞋】十强谈球吧体育

2023-09-25 23:35:33

  谈球吧体育随着我对国产跑鞋和运动人群的了解愈加深入,这份榜单也就愈加难产。跑鞋是个既复杂又宽泛的话题,于是我将榜单席位四六开,碳板跑鞋给6个名额,剩下的4个位置留给非碳板跑鞋谈球吧体育。

  如果急着看榜单,直接看第一部分就行。剩下的两部分,分别是上榜理由和我对长跑运动的思考,全文共1万多字。

  总结榜单的时候,也是基于我的跑步能力和认知水平总结的。我的体重是75公斤,1个半小时跑12.6公里就再也跑不动了。如果您拥有更强的运动能力,看过榜单后有不同意见也是正常的。

  全国的专业长跑运动员有一大半都与特步建立了合作关系,细数2022年全国最具含金量的几场马拉松赛事,冠军们也大多穿着特步跑鞋。

  当然,我们不能以企业“买脚”运动员的数量来评定产品质量,也不能把运动员取得的好成绩都归功于跑鞋,但是能得到这么多专业运动员的信任,也说明特步跑鞋的性能得到了专业人士的认可。丰富的技术储备和自有工厂让特步在跑鞋领域的竞争力异常强大,持续不断地投资和长期稳定的经营策略,更让特步跑鞋潜移默化地深入人心,逐渐形成了不可忽视的品牌向心力。

  尽管与世界第一还有差距,但综合来看,已经足够好了。对于运动员来说,能帮助他们取得好成绩;对普通跑者来说,价格适中、货量充足、普适性拉满,才是我下决心将它排在第一的原因。

  长期以来,160X 3.0 Pro的价格稳定维持在千元左右,没有太大浮动,也反衬出市场对这双跑鞋的认可和信心。虽然我更推荐普通跑者购买160X 3.0的普通版,但是敢买160X的跑者估计不会在乎几百块的差价,会选择直接上顶配。尽管没有找到PRO版的结构分解图,但是两个版本的最大差别也就是碳板形状不同,普通版是前凹后凸的镂空式异型碳板,而PRO版取消了后跟处的凸起,变得又大又长又结实,更像一把铲子。

  理论上讲,碳板的作用是减少跖(音同直)趾处弯折,提高运动效率。当碳板发生上述变化的时候,尽管推进力更强了,但是对跟腱和小腿肌肉群的要求也更高了。因此业余跑者上PRO版的时候一定要控制跑量和使用时间,每一次奔跑,都是对身体的极大消耗,力竭时最容易发生运动损伤。

  第一个毫无疑问是所有人都相信这双鞋在技术上是中国顶尖,有望成为世界第一,国内公认的无冕之王。

  第二个毫无疑问就是价格偏高,货量不足,尤其是后期还出现了䨻丝版的飞电,更是一鞋难求,让大多数人高攀不起。产品性能没有转化成口碑,还主动拉高了体验的壁垒,隔绝了有意尝试的消费者。

  截至发稿时,已经是2023年5月了。飞电2.0基本完成了清仓,仅剩一些女鞋还能半价买到。其实早在2023年1月,飞电3.0正式发售的时候,飞电2.0就已经不值得购买了。

  飞电3.0 Ultra取代飞电2.0 Elite是目前最高端的“超大杯”;

  飞电3.0 Elite和飞电Challenger的定位相同,可性能提升不大,价格却很高,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

  最后的飞电3.0 Challenger自然取代替飞电Discovery,是面向新手的竞速跑鞋。但是性能和Elite不相上下, 400多的价格直接在二级市场杀爆了!

  绝影跑鞋第一次出现是在2020年8月。3年以来,真的一骑绝尘,甩的竞争对手看不到背影,同类型竞品能跟进的几乎没有。优秀的品质,也让价格坚挺,维持在千元以上。目前也已经完成了清货,购买比较困难,现在市面上的大多是减配的Essential版。但没什么可惜的,因为这鞋最大的卖点也只是缓震而已。

  20年前,“李宁弓”跑鞋的广告让人记忆犹新,这种拱形结构的灵感取自桥梁,最大的作用就是抗压缓震。后来为奥尼尔打造战靴时也用到了“李宁弓”技术,减少落地时的冲击力。

  20年后,从“弓”到“弜”,绝影跑鞋是李宁坚持科技创新结出的硕果。虽然我对这双鞋充满敬意,但在我看来其最大的穿着价值是体验独特的拱形结构,感受特殊缓震体验。线位数的价格去买单,我也不是很乐意,毕竟能缓震的便宜跑鞋也不少。

  相似的镂空结构也出现在李宁超轻19上,虽然这双鞋销量很好,但我不得不吐槽两句。首先,这双鞋简直轻的离谱。虽然轻是跑鞋的刚需,但是过分的轻,会导致整鞋的稳定性出现隐患。其次,拱形的结构让重心过高谈球吧体育,结合鞋身过轻的问题,让我感觉不太安全。既不适合通勤,也不适合高强度的训练,只能做些小烈度的短程跑。

  但实际情况可能是大部分购买超轻19的人,运动强度还达不到触发运动风险的程度,这也就解释了高销量背后,没有太多损伤报告的现象。2023年推出的超轻20针对稳定性差的缺点进行了升级,估计李宁也意识到了超轻19太过激进的问题。

  虽然定位比160低了一档,但绝对不孬。特步甚至喊出了:“赢冠军,选160;日常训练,穿260”的营销口号。可见特步对260的信心和重视程度。虽然是训练鞋,但使用门槛还是比较高的,偏向职业运动员或具有较强水平的业余爱好者。价格在500元左右,跟160一样坚挺。

  借着260的场子,我想对现阶段的国产碳板跑鞋做个总结。看了那么多国产碳板跑鞋,我觉得特别像“三明治”,这些跑鞋的结构就像三明治一样,两层发泡中底夹一层碳板。

  虽然同为“三明治”跑鞋,但我认为260特别具有代表性。在跑鞋越来越同质化、模块化的今天,一双 “三明治”跑鞋,也许是现阶段的最优选。

  “三明治”跑鞋看上去简单,却是国产跑鞋炼狱级内卷下的产物。最近几年媒体方面很少再去提人体工程学、人体力学还有仿生学设计这类让人上头的名词了,为什么?因为这些科学技术已经潜移默化地应用到了碳板跑鞋身上,从设计到制造已经成为了标配,后续成果还能下放到中低端跑鞋上。

  这个过程和智能手机的发展非常相似,当人们使用手机上网、购物、NFC刷卡、使用各种方便的APP时,觉得很正常,觉得这都是理所当然的。假如把苹果4发布的2010年作为智能手机元年,距离现在也不过10几年的时间。国产跑鞋在更短的时间内取得这样的成绩,整体水平直逼国际领先品牌,真的不容易。国产跑鞋就是在这种意识不到的“平淡”中进步,做着“理所应当”的升级,逐步完成对世界领先品牌的追赶,并且有机会成为跑在前边的人。

  UP30是它的本名,每迭代一次,升级一次,后缀就变长一点。这没什么不好的,进步总比摆烂强。

  但问题是这进步,是匹克自己的努力,还是供应商的功劳呢?为此我分别列出了UP30从第一代到2.0 Elite的图片,进步是肉眼可见的明显。尤其是当匹克跑鞋的负责人在微博上主动向李宁发难后,更是让吃瓜群众对企业和供应商在技术上的关系感到疑惑。

  起因是李宁跑步产品经理率先在微博上宣传䨻丝材料并晒出即将搭配䨻丝鞋面的飞电跑鞋,顺便提了一句“愿行业少一些PPT公司”。于是,匹克负责人也火速回应,暗示李宁和匹克的鞋面材料其实差不多,创新成果都是来自供应商。

  最开始从中底科技上入手,逐渐掌握了核心科技。接着是更适合中国人的鞋楦。后来攻克了异形碳板大规模生产的难题,广泛应用于跑鞋,由此开启了竞速时代。进而,催生出对鞋面材料更轻、更薄、更韧的全新需求。

  匹克的态极缓震科技和全新的纱罗鞋面,赋予UP30 2.0 Elite独特的生命体征。尽管它还不够好,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但足以成为国产碳板跑鞋的守门员。

  过去几年,361度接连推出飞燃1、飞飚和飞燃ST这3双专业的碳板跑鞋,口碑一般,销量也一般,矩阵效应也不明显。无论是产品命名、功能定位还是上市时间都安排的一团糟,做工和营销方面更是一言难尽,361度就像那个学习很努力但就是考不了高分的孩子。

  飞燃2于2022年12月底闪电发售。从诞生之日起,就明确了飞燃2绝不能像飞燃1一样过于专业,而是要弱化使用门槛,对初学者更友好。这是明智之举,反过头来看,飞燃2算是打响碳板跑鞋普适化革命的第一枪。

  写榜单初稿的时候是在2023年1月,现在已经是2023年5月了,从这几个月的观察来看,国产跑鞋的策略出奇的一致:2023年是碳板跑鞋集体“降质”的一年。向普通跑者妥协,目的就是为了多卖鞋,消除他们对高端碳板跑鞋的恐惧。跑步人口基数最大的群体其实运动能力并不强,假如把碳板跑鞋的门槛降低到大多数人都能接受的程度,销量自然会提高。

  赤兔5作为年度爆款,首先应该感谢赤兔4积累的好口碑,为该系列打出了知名度。其次是竞争对手在相同区间上的疲软,衬托得赤兔5近乎完美。最后,赤兔5也是李宁跑鞋近年来一次不可复制的成功案例。同类型产品,价格比我高的没性价比,价格比我低的性能差。无论价格高低,设计和最终呈现出的质感也是我最强。

  在2023年3月,我在李宁官方淘宝上看到赤兔5的宣传用语写着“中学生体测鞋”的字样,才后知后觉地发现学生群体对赤兔5的销量也贡献了不少,有钱的直接上PRO版,没钱的买个普通版也行,反正外观差别不大。更要命的是,赤兔5 Pro最便宜的时候售价才200出头,码数也齐全。这是可是李宁的官价,不但把二道贩子打死了,恐怕连自己的经销商都能打个半死,我犯懒了没截图,实在是太遗憾了。而且当价格这么便宜的时候,就算赤兔5有缺点好像也不重要了。

  到了2023年,随着赤兔6的发售,赤兔5也进入了销售尾期,库存逐渐变少,价格也回升到了300多块,除非断码清仓,否则200出头就能买一双赤兔5的情况不会再出现了。目前赤兔6的普通版个别配色能200出头拿下,赤兔6 PRO的价格还硬挺着400多的高位。买新不买旧,放到赤兔5和赤兔6身上,我觉得并不恰当。如果是我,宁愿选择赤兔5。

  我认为关键就是要能炸得住场子。几个年轻人站在一块,不用说话,低头一看,马上就能分辨出谁的鞋造型更飒、配色更亮眼、质感更好。穿上这鞋之后,首先不能丢面子;其次,鞋子和个人的适配性还要好,不能显得太浮夸、太做作;如果能在朋友堆里显出自己来,甚至能压别人一头,那就更好了。

  年轻人穿鞋不就这么点事吗?宋濂那套“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的说辞,不会真有人相信吧?在我看来这不过是个老酸黄瓜的自我安慰,您要真不在乎,就别提这茬,把委屈烂肚子里别让人知道!

  我们经常说“衣食住行”,衣排在首位。在当今这个时代,我们应该正视合理的消费观念,给孩子买点好衣服、好鞋,既不是什么羞耻的事,也不违背勤劳节俭的传统美德。

  每年的12月5日,匹克都会举办发布会,公布最新的市售产品。态极跑鞋是大会的主角之一,如今已经更迭到了第五代。遥想2018年,态极跑鞋1.0出道即巅峰,成为销量王。后续推出的2.0、3.0和4.0,每一双都是针对前作的反馈进行修改后推出的,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我认为以3.0为分界点,之前的态极跑鞋只不过是带有跑鞋属性的通勤鞋,顶多做些短程慢跑;而3.0之后的态极跑鞋,才逐渐增强了运动属性,成为了国产非碳板跑鞋的守门员。

  这次的5.0让人眼前一亮,虽然设计算不上高级,但也脱离了匹克以往不入流的低级感。到了2023年,态极5.0的PRO版也推出了,和普通版相比只贵了50块,主要是鞋面材料等细枝末节的部分做了有限的升级。相比之下Pro版诚意不足,普通版反而更划算。

  我认为榜单已经给出答案了。高端领域全线崩溃,中端战线几近失守,只剩低端市场持续惨淡经营。

  我最想说的就是安踏中端跑鞋的全面溃败,花了这么多钱,投入这么多资源,做了这么多宣传,为什么还是失败了。原因很简单,我就想请安踏跑步的负责人去你们的直营店看看,还有经销商的店里看看,花大力气主推的骇浪和C100叫好不叫座,实物臃肿不堪,看了让人直摇头。剩下那么多叫不出名字的垃圾鞋,摆满了整个货架,谁看谁反胃!

  或者应该这么问:店铺货架上的鞋,安踏的负责人愿意穿吗?愿意让自己的家人穿吗?搭展台、开发布会,弄得声势浩大,一发售就傻眼。

  安踏向来以走量为主,经常使用鞋海战术。线下门店作为销售的重要渠道,一方面可以直接面对消费者促成交易;另一方面也让产品直接暴露在消费者面前。电商渠道可以用滤镜修饰,线下交易则是素颜出镜。鞋的质感不好,试穿体验不好,是瞒不住的,尤其是和同行的摆卖产品对比之后。线下门店是一把双刃剑,要么激起顾客的购买欲,要不然就起反效果。

  尽管安踏跑步在2022年是如此的挣扎,但还是举办了一次体面的发布会,顺势推出了这双品质上乘的冠军跑鞋。冠军系列是安踏常年赞助奥运国家队后成立的高端品牌,由奥运冠军代言,并冠以国家队之名为产品背书。安踏费了这么大劲,花了这么多周折推出的跑鞋,必然不敢大意,否则上对不起冠军,下对不起自己,损失更大。

  给鞋底插管,不是安踏首创。但是像安踏这么干的,近年来也少有。从侧面看, 安踏的思路很清晰,就是把鞋底做成圆弧形,增强滚动感。把碳管安放在鞋子底部,像钢筋梁柱一般为整鞋提供支撑和稳定性。

  凭心而论,这鞋遭到市场冷遇也不意外,冠军营销只是安踏的一厢情愿,东京奥运会和北京冬奥会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热度消散之后消费者也冷静了,根本不可能为鞋子的多余溢价买单。另外,公众对安踏跑鞋的认可度并不高,不相信安踏跑鞋在中高端市场的产品力,觉得安踏跑鞋售价超过400就是抢劫。可问题是冠军跑鞋的身份也不允许安踏打折出售。

  其实早在2021年,创2.0就已经搭载了单碳管结构,后续推出的创2.0 Pro升级为了更成熟的双碳管。由此可鉴,冠军跑鞋其实更像是面子工程,用成熟的支撑结构、精良的做工和原材料,为安踏跑鞋冲击高端试水。我估计安踏没想着用这鞋挣钱,只是想看看市场对冠军营销的反应。

  眼见冠军跑鞋失利,于是推出了相似度极高的创3.0,价格直接腰斩,成为线下柜台可全码选购的大路货。但此鞋表现出的质感很糟糕,既廉价又塑料。后续推出的创3.0 Lite更差劲,只顾着浑水摸鱼,不光减配,外形结构也变了,有些商家还故意隐藏创3.0后边的Lite,也卖300多块钱!

  有了李逵和李鬼还不够,非得再加个李贵。本来安踏是想保护冠军的面子,但是这么做不仅污染了“冠军跑鞋”的名头,给普通消费者造成认知混乱,还让冠军跑鞋再无翻盘的可能,加深了安踏做不好高端跑鞋的印象,这份战略定力和长期规划比特步差远了。

  和同行李宁比,安踏总是拿赞助国家级赛事当护身符,除了高调唱赞歌,就是用国家级鞋服所要求的的简洁大气当借口,巧妙地回避安踏设计能力不足的弱点。掩盖自己无法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做出高级设计的缺点。这也导致了中国安踏不能像中国李宁一样,不印国旗,只在衣服上绣印花就能挣大钱。对鞋服而言,质量再高,也没有设计溢价的价值高。

  当我从快递柜里取出马赫2.0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轻。鞋+鞋撑+防潮纸+鞋盒+外套纸箱,拿在手上的感觉就四个字:轻若无物。

  对于重量过轻的鞋,我一直保持警惕,认为这种鞋不能提供很好的保护,只能适用于小体重人群。因此,从来不会轻易尝试。

  首先,是我个人的一见钟情。好的设计,无需多言,就能心领神会。这鞋一看,就在心里种草了。我最喜欢鞋底那块超大的TPU,只是看着就能燃起跑步的冲动。更重要的是, GO Zone系统的设计特别适合前掌跑者,让我对这双鞋充满信心,相信它是一双实战利器。上脚后也确实和想象的差不多,是一双操控力极强的竞速训练鞋。

  其次,是谷爱凌曾经穿着这双鞋跑了一个半马。我也想穿这双鞋跑跑,看看我和奥运冠军的差距。谷爱玲1小时40分钟跑了13英里,约合20公里,等红绿灯的时候也没有停表;,我1个半小时跑了12公里多,就根本跑不动了。再看谷爱凌的状态,气色很好,还能活蹦乱跳地拍照庆祝。

  马赫2.0的设计师是大名鼎鼎的老罗,安踏的C202 GT也是他设计的。不过我总觉得马赫2.0的设计完成度并不高,鞋面的部分有些草率,可能和研发周期短有关系。

  总体来说,这双马赫2.0作为一双竞速训练鞋,还是可圈可点的。虽然价格略贵,显得没有什么性价比,但好在足够有特色。

  登录中国田径协会官方网站可以看到田径项目共分成七个大类,分别是竞走、投掷、跳跃、短跑、跨栏、中长跑和马拉松。这么一看,就清楚多了。

  目前市面上的高端跑鞋默认服务于中长跑和马拉松,而公众在跑步锻炼时,运动里程也大多集中在800米到40公里不等。虽然顶级和次顶级跑鞋可以向下兼容,但跑步运动极其特殊,跑鞋不是越贵越好,而是越合适越好。

  首先,奔跑是人类的本能,是一切运动的基础。是最简单、成本最低的运动,几乎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且能独立完成。其次,相比于短跑,中长跑更具有实用性。对于学生来说800米、1000米的体测,直接影响升学,非常重要。对于成年人来说,花费半小时或一小时跑个5公里、10公里,已经足够放空自己了。身体越疲乏心里越满足,大脑中分泌的多巴胺和内啡肽更是让人陶醉。

  最重要的还是媒体舆论的引导。从2012年移动互联网元年开始,网络信息开始爆炸,跑步这项运动被各类媒体赞誉为健康的、时尚的、有品质的。渐渐的跑步这项运动被赋予了更多意义,例如:坚持跑步就是自律,是良好的生活习惯。似乎只有跑在路上的人才有高尚的灵魂,窝在被窝里睡觉都是在犯罪。

  直到后来,曾经有一段时间,网络上充斥着中产阶级和白领精英们,通过坚持跑步,减掉了体重和脂肪肝,从而找到了生命的真谛,继而爱上长跑运动,飞赴世界各地积极参加马拉松比赛,通过奔跑和汗水完成了自我救赎,升华了人生价值的软文。彻底将马拉松和中长跑神格化,变成了上流阶级、有钱有闲人的封神榜。

  相比于工薪阶级,他们不用整日忙碌、为日常琐事分心,专心跑步就是他们的“正经事”。他们的奔跑都是快乐的、享受的、从容的、发自内心的,不会像打工人一样,为了赶公交一路狂奔;更不用每天早晨为了抢在考勤时间结束前的最后一秒打卡,而跑得像狗一样。

  他们还能通过晒出奖牌和完赛证书,证明自己不但身体健康,意志力也非常顽强。当攀爬珠穆朗玛峰成为给钱就能上的暴发户成就后,参加城市马拉松就成为了高净值人群展现人生价值的新舞台。就算你和我一样有钱,能到处吃喝玩乐,但你能像我一样“高级”吗?沐浴在圣洁的紫外线下,高尚地奔跑在马路上,用自己的身体赚取新的谈资。

  因此,现在的马拉松比赛除了专业运动员和民间爱好者,几乎变成了21世纪的新贵族游戏,为了伺候他们往往还要封路,影响市民的正常出行。在高净值人群的加持下,近几年全国各大城市甚至地区举办马拉松赛事的热情越来越高,除了挣钱,马拉松及中长跑运动俨然成为一座城市的名片乃至成为超越赛龙舟的政绩工程,显然扭曲了这项运动的本质。

  马拉松起源于希腊,雅典人在马拉松平原击败强大的侵略者后,为了将胜利的捷报尽早告知国民,于是派“飞毛腿”菲迪皮茨送信。当他不知疲倦地跑了42.193公里后,虽然成功地传递了消息,却也力竭而亡。

  因此,我认为42公里的全程马拉松并不是一项科学的运动,毕竟第一个跑马拉松的人就是跑死的。马拉松更像是军事技能,应该归属于职业军人的训练科目。抗美援朝期间,38军113师克服极度疲惫,经过一夜14个小时急行军72.5公里的崎岖山路,抢攻三所里阵地,这一纪录至今无人能够超越。

  但无论是38军的72.5公里还是希腊人的42公里,都是人在绝境下爆发出的巨大潜能,是非正常的运动状态,在战争环境下被迫严重透支生命。把这些奇迹用作日常训练或比赛里,不是不可以,但是让后人去复制这些不可思议的记录,是不是有违前人的初心呢?

  志愿军战士抗美援朝是为了保家卫国,拒敌于国门之外,他们希望自己这辈人把该吃的苦、该受的累、该打的仗都打完,以后就和平了,子孙后代都能过上好日子。希腊人以弱胜强,赶跑了侵略者,想立刻把好消息告诉全体国民,应该也是相同的心境和情怀。

  根据公开资料,军队涉及跑步的训练一般采取武装越野3/5/10公里、负重行走、长途拉练、间歇冲刺跑和5公里跑等形式。总的原则是少量多次,以负重和增强耐力为目标的复合型实战化训练。要求士兵在3小时内空着手在平坦的公路上跑40公里在战场上用处不大,除非是通讯兵。

  作为普通人,运动的目的是保持健康。更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跑量,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避免因过量运动导致关节损伤和心脏问题。不用像专业运动员一样,过分突破自己的极限。我认为半程马拉松20公里的跑程才是合理的,更适合大部分普通跑者。

  除非像非洲的长跑运动员,生下来就在跑步,需要靠跑步赚钱养家,否则普通人不应该以损耗生命为代价,盲目追求在我眼中一文不值的PB记录。真正需要PB的是职业运动员和他们的赞助商。媒体一直热衷于报道马拉松的美好,但是背后的伤病和慢性损伤却鲜有提及。

  自碳板跑鞋问世以来,就像外挂一样,显著提高了长跑运动员的成绩,但也把精英跑者和普通爱好者的距离拉得更大了。碳板跑鞋作为全新的跑鞋种类,无法像之前的高端跑鞋一样,可以任由零基础的小白随意驱驰。

  在2022年这个问题变得异常尖锐:普通消费者的运动能力达不到碳板跑鞋的使用门槛。于是在2022年底,各品牌新上市的碳板跑鞋在性能上做出了显著调整,向着更温和、更平民化的方向演变,期望可以在逐渐饱和的增量市场中增加存量份额。

  2022年李宁跑步发布了无后跟跑鞋的概念示意图,这鞋足够专业,但是发售后,恐怕销量不会很多。这就是专业性和市场间最显著的矛盾。

  国产跑鞋终于在2022年集体完成了名义上的矩阵建设,别管有没有存在感,最起码在宣传时能写在PPT上。但是,消费者的需求是可以无限细分的,有的时候品牌方需要自信一点,不要把产品线分得那么细,到最后顾客还不是哪个便宜买哪个?

  列出一个大矩阵,几十双鞋,但同质化严重,看似威武雄壮,实则底气不足。更像是不负责任的做法,不符合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

  尤其是在看过大量的市场数据后,我发现:不用品牌方过多宣传,也不用球鞋自媒体吹捧,消费者自己就能发现好鞋,买爆它!中国的消费者买什么也不需要别人教,随着主流消费人群的更迭,新一代的年轻人有能力分辨出什么是好的。

  而且消费者的需求往往具有跨越性。有的人拿跑鞋当通勤鞋穿,有的人用来散步遛弯,还有人买来当工作鞋用,更有人拿来打篮球、跳绳,反正就是不用来跑步。

  当中国加入WTO,迈进崭新的21世纪。不少老牌的外资跑鞋趁机进入中国,他们与国内媒体相互勾结,利用信息的不对称,共同炮制了所谓“世界四大跑鞋”的说法,至今仍然在影响很多消费者过分仰视外国跑鞋。

  首先,在跑鞋圈,从来就没有“四大跑鞋”或“几大跑鞋”之类的说法。只有好鞋和坏鞋的区别,还有这双鞋适合不适合自己。

  布鲁克斯,如今依旧活跃在北美市场,但也仅此而已。当跑鞋进入碳板和发泡中底时代后,布鲁克斯更像一个老古董,毫无创新,蜷缩在封闭的本土市场苟活。假如中国跑鞋能够自由地在北美销售,布鲁克斯可能要第一个破产。

  亚瑟士显然是这4个品牌中最能打的,也非常具有代表性。亚瑟士是很多人的第一双跑鞋,靠着历史的积淀,产品大多也拥有不错的产品力。虽然近期营收上涨,但在创新不足和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能否撑过下一个五年还是未知数。

  索康尼就更不用说了,虽然是百年的历史品牌,但更像是美国的足力建。目标人群大多是退休的老太太,就像《风骚律师》里在商场绕圈健步走的阿姨们。

  两次进入中国市场都水土不服,直到“卖身”特步后,第三次进入中国,才开始焕发第二春。要知道当初“四大跑鞋”的叫法,就是索康尼鼓捣出来的。如今“四大跑鞋”之一的索康尼被特步收购,那么特步能不能顶替索康尼成为“四大跑鞋”之一呢?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在特步对索康尼完成收购的第一年,特步在微信公众号就使用过“四大跑鞋”的说法,以此彰显实力。后来可能是感觉到该表述不妥,就再也没有使用过这种话术了。

  新百伦的情况最特殊,最开始给人的印象是:经典的美式休闲、总统跑鞋、骄傲的美国匠人手工打造、难以量产、一鞋难求。是高端、舒适和品质的象征。不但贵,还丑,越丑越贵。

  如果说手工制造是新百伦跻身“四大跑鞋”的根本原因和品质保证,那现在的新百伦已经完全走上了相反的路,更像是借尸还魂。首先,新百伦几乎抛弃了纯手工制造,美国的本土工厂也几乎绝迹。上一次看到新百伦的新闻,还是大量的美国消费者聚集在波士顿起诉新百伦标明的“美国制造”并非在美国制造。

  这些外包给离岸工厂,批量生产的新百伦,已经没有手工制造的灵魂了。其次,是经典的美式复古设计被一种更新的、更现代化的设计取代了。字母N还是那个字母N,但表现形式变味了。最后,当新百伦完成了现代化改造,彻底抛弃了立足之本的时候。大家反而不在乎它是不是跑鞋了,因为也没什么人穿着它跑步了。或者说新百伦现在已经不是跑鞋了,更像是时尚生活的复古潮鞋,顶多沾点跑鞋元素。

  在“新疆棉”事件之后,新百伦因祸得福,承接了不少从耐克脱粉的消费者。尽管对耐克不满,但依旧对美式设计和美式休闲充满向往的年轻人急于寻找替代品。而新的新百伦,通过舍弃传统,屈服于市场经济,满足了新用户。

  跑鞋领域从来都不缺乏营销噱头,“四大跑鞋”的概念只不过是其中一个经典案例。我最讨厌的,还是制造焦虑的低级营销。就比如,针对学生群体的“中考体测”跑鞋,穿了我的鞋,就能让孩子提高成绩,哪个家长看了不掏钱啊?就算是上千块,也不能犹豫,否则就是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无论什么营销,企业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挣钱。而消费者更应该与时俱进,花时间了解自己、了解跑鞋市场,做出最合理的选择。

  正如我在开篇所说的:一双跑鞋,会因为使用者的能力和认知差异,得到不同的感受。

  例如:一双顶级碳板跑鞋,普通人穿上顶多跑半个小时、5公里就够了。但马拉松运动员要一直穿到完赛,2个多小时、40多公里。尽管跑后,每个人都给出了基于主观的真实评价,但完全没有横向的参考意义。普通跑者根本无法体会专业运动员在赛事尾程时身体和心理的疲劳状态,也不可能理解此时的跑鞋穿在脚上是什么感受。鞋身轻一点、重一点;鞋底薄一点、厚一点;鞋头的弧度高一点、低一点会在最后关头给跑者什么样的帮助。

  我不想在这个话题上解释太多,更想提一下在上世纪90年代田径界昙花一现的马家军。

  枯燥的训练、令人窒息的竞赛压力还有名利诱惑,这就是我对长跑运动员的第一印象。虽然照片像素不高,但是看得出来,大家好像都不是太高兴,印象中长跑运动员很少有笑着撞线 比赛时的马家军

  那个年代的跑鞋鞋底较薄,不知道跑到后半段缓震还够不够用,而且训练时穿的鞋肯定比这个还要差。鞋面较厚,透气性也别想了。就算把现在的碳板跑鞋送给她们穿,可能也改变不了什么。更可能加剧内卷,让训练变得更残酷。

  我有的时候也在想:无论是“破2之神”基普乔格还是“东方神鹿”王军霞,他们的奔跑究竟是迫于生计多一些,还是他们天生就是干这个的,跑步就是他们的宿命更多一些呢?也许他们也会羡慕普通人,对于普通人来说跑步是娱乐,想怎么跑就怎么跑。

  跑鞋终究是为人服务的,是工具。当人拥有了更好的工具之后,是不是更应该把注意力放到享受运动上,进而提高心境,而不是过度地消耗自己?。

  我年轻的时候听到武术家、武道家这些词会觉得可笑,觉得这就是一群大老粗给自己脸上贴金。直到我自己的年龄变大,通过锻炼对自己的身体越来越了解,我才意识到武术或者运动真的可以让人的思维方式发生变化。这些难以表述的意识流思维,按照现在的价值体系来说可谓是一文不值。因为它既不能变现,也不是什么硬核的科学技术。可它偏偏能带给人内心的平和,还有面对世俗的智慧,这份精神力量恐怕也不是货币能衡量的。

  古人很早就阐述了“劳其筋骨”和“增益其所不能”的辩证关系,如果简单地总结成“劳动者有智慧”未免太片面,不符合21世纪的时代特征。对现代人来说“在运动中成就自己,用汗水洗刷自己”也许更容易理解。

网站首页 关于谈球吧体育 产品展示 新闻资讯 工程案例 健身知识 售后服务 客户留言 联系谈球吧体育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 电话:0898-08980898


Copyright © 2002-2023 谈球吧体育·(中国)全站app下载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19041158号-1

扫一扫,加关注

HTML地图 网站地图